以keystone工程为例,其他工程类似
内容包括:打源码包(sdist)、单元测试(UT)、测试覆盖率(coverage)、代码格式检查(pep8,flake)
pip install tox
可以将tox安装在外部全局环境中,方便每次使用tox命令,而不用激活虚拟环境,tox会在当前工程的文件目录下创建.tox
文件目录来下载需要的虚拟环境和存放生成的文件
1、引子 #
接触了一段时间openstack社区,并提交了几个bug之后,就发现社区中,从bug提交、问题确认、到bug修复,代码review,自动构建、单元测试、静态检查、再到代码合入,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持续集成(CI),是一个非常简单和高效的过程。
开发人员都是懒人,这点我从来都没有怀疑过,怎么让一群懒人(还是一大群)将CI的这么多步骤做规范,并且不觉得是一个麻烦的过程,需要很高的技巧和聪明才智。
我认为持续集成(CI)有两个重点需要把握,首先要好上手,简单易学,开发都是懒人,不好用的东西,很难养成习惯使用;其次做且仅做应该做的事,也就是CI检查的范围要确定,保持CI的高速,写完代码10分钟之内,要出ut和coverage的结果。
来让我们看看openstack社区的持续集成都包括哪些内容,使用了哪些工具。
2、tox具体使用方法 #
对openstack几个核心工程代码比较熟悉的朋友,可能都会注意到代码根目录下都有个tox.ini文件,tox其实就是openstack持续集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,tox.ini就是tox的配置文件。
tox的官方对于tox的定义是这样的:
Tox as is a generic virtualenv management and test command line tool
http://tox.readthedocs.org/en/latest/
也就是一个通用的虚拟环境管理和测试命令行工具。
所谓的虚拟环境,就是可以在一个主机上,自定义出多套的python环境,多套环境中使用不同的python拦截器,环境变量设置,第三方依赖包,执行不同的测试命令,最重要的是各个环境之间互不影响,相互隔离。
最典型的应用就测试在不同python版本下代码的兼容性,我们可以为py2.4,py2.5,py2.6,py2.7创建不同的虚拟环境,都可以用tox统一管理;也可以在tox.ini中自定义虚拟环境,例如:testevn:pep8,代码格式检查;testenv:cover,测试覆盖率。
我们以最新的H版的keystone的tox.ini为例:
首先定义tox的全局配置,列出了需要执行的虚拟环境列表,在命令行中直接执行tox,就会依次执行py26,py27,pep8
[tox]
envlist = py26,py27,pep8
然后定义了虚拟环境的配置
setenv列出了虚拟机环境中生效的环境变量,一些配色方案和单元测试标志;
deps列出了虚拟环境需要的第三方依赖包,也就是keystone根目录下的requirements.txt和test-requirements.txt其中包括了keystone运行和单元测试时,需要用到的依赖包,每个虚拟环境创建的时候,会通过pip install -r requirements.txt和pip install -r test-requirements.txt安装依赖包到虚拟环境;
commands就是在当前虚拟环境中需要执行的命令,python tools/patch_tox_venv.py就是安装了redhat-eventlet.patch补丁;nosetests {posargs}就是执行nose进行单元测试,{posargs}参数就是可以将tox的参数传递给nosetests,例如:tox – –with-coverage执行的时候就是nosetests –with-coverage
[testenv]
setenv = VIRTUAL_ENV={envdir}
NOSE_WITH_OPENSTACK=1
NOSE_OPENSTACK_COLOR=1
NOSE_OPENSTACK_RED=0.05
NOSE_OPENSTACK_YELLOW=0.025
NOSE_OPENSTACK_SHOW_ELAPSED=1
NOSE_OPENSTACK_STDOUT=1
deps = -r{toxinidir}/requirements.txt
-r{toxinidir}/test-requirements.txt
commands = python tools/patch_tox_venv.py
nosetests {posargs}
自定义了一个pep8的代码静态检查的虚拟环境,执行flake8 –filename=keystone* bin
[testenv:pep8]
commands =
flake8
flake8 --filename=keystone* bin
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Arial, Helvetica, sans-serif; background-color: rgb(255, 255, 255);">定义了和CI server jenkins的集成配置,指定了pip的下载cache目录,提高构建虚拟环境的速度</span>
[tox:jenkins]
downloadcache = ~/cache/pip
定义一个cover的虚拟环境,就是指定了一些环境变量,使单元测试的时候,自动应用coverage,并定义了coverage生成的html报告目录
[testenv:cover]
setenv = VIRTUAL_ENV={envdir}
NOSE_WITH_COVERAGE=1
NOSE_COVER_HTML=1
NOSE_COVER_HTML_DIR={toxinidir}/cover
这个不太明白,也许就是创建一个虚拟机环境,执行一个自定义的命令行,以备扩展
[testenv:venv]
commands = {posargs}
定义了flake8静态检查的一些细节配置
[flake8]
show-source = true
# H304: no relative imports.
ignore = H304
builtins = _
exclude=.venv,.git,.tox,dist,doc,*openstack/common*,*lib/python*,*egg,tools,vendor,.update-venv
3、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改进 #
直接使用keystone自带的tox.ini执行单元测试和静态检查时,也遇到了一些问题:
每次执行tox命令的时候,所有的虚拟环境都会重建,重新用pip下载依赖包,时间都浪费在了下包上,recreate=False也不能解决,后来想了个招儿,先手动用pip将requirements.txt和test-requirements.txt都安装在系统python库下,然后将sitepackages=True,继承系统的依赖包。这样似乎打破了虚拟环境相互隔离的好处,但是能节省非常多的时间,大概70%。大家自己权衡是否需要使用这种方法。
执行单元测试的时候,顺便生成单元测试报告,并检查测试覆盖率,并生成覆盖率报告。直接执行tox是不行的,只能进行单元测试,需要给tox增加扩展参数,如下:tox – –cover-erase – –with-coverage – –cover-html
一开始执行tox的时候,生成的coverage覆盖率报告都是0%,百思不得其解,后来发现keystone根目录下有个.coveragerc文件,这个文件是coverage的配置文件,会影响coverage的行为,将文件中的source = keystone注释掉之后,正常生成覆盖率报告。